不过我更建议大家煲机要自然去听,就像道家说的“万事万物最终归于自然,反者道之动”。
在我长达二十年的音频生涯中,我必须承认,相较于耳机,我更多地涉猎于音箱领域,尤其是那些由我自己亲手组装的DIY音箱。然而,耳机与音箱,尽管形态各异,却同源于音响这一基本领域。因此,让我借此机会,略述一下关于音响煲机的见解。
实际上,无论是耳机还是音箱,“煲机”这一过程,本质上是设备连续工作的时间累积。通俗来说,就是你持续使用的时间越长,设备的音质和性能往往能展现出更为出色的表现。这与内燃发动机的磨合过程颇为相似,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最佳状态。
但是,你们一定注意,并不是所有设备都可以通过“煲机”能让音质有质的提升,煲机并不具备绝对的普遍性,同时像有些器材却也是存在着“非煲不可”的现象,这些东西基本都没有什么规律可循!
但是如果此设备本身就很差,那么就没必要强行煲机,因为这种设备可能会越煲越差,所以在我认知里像中端、高端的设备或许可以在“煲机”的过程中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。煲机最好要用高质量的音乐去煲,一般是正常音量煲48小时“这只是耳机”,但音箱的话,讲实话我常常直接煲100小时以上!
注意!煲机主要是想提升什么?高频更圆润,低频控制力更强,中频人声的细节更丰富!
然而,为何我会在前文提及煲机需遵循自然之道呢?这源于我在一本书籍中的发现——在20世纪90年代,SL-6Si这款音箱由Celestion公司凭借多年经验与英国传统音响理念精心打造。诚然,这样的音箱在性能上无疑强大无比,但实际体验却让人颇感失望。
尽管其整体声音平衡,分析力出色,却似乎缺少了某种情感的共鸣。若细心聆听,你会发现中频与高频之间的声音略显紧绷,仿佛未曾完全苏醒。
面对这样一款高端音箱,想要提升音质,煲机便成了必经之路。经过大功率信号“持续数百小时”的熏陶,音箱的整体声音逐渐变得流畅起来,质感也愈发细腻。高频部分更是渐渐展现出一种悦耳动听的感觉,而低频则气势磅礴,全然没有了初购时的那份令人失望的腔调。
所以说,在我看来,煲机的效果完全是看具体音响设备,并不是只要煲机就有效果,也并不是只要煲机效果就大幅度提升,有的时候煲了数百个小时“效果却只提升了一点点,这能怪煲机吗?并不能”。因此“煲机的时间并非固定,有长有短,取决于不同设备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